首页 | 学校新闻 | 学校介绍 | 校园风貌 | 教师风采 | 德育天地 | 教学研究 | 党建育才 | 创新教育中心 | 学生中心 | 国际教育 | 招生 | 校友网
 
 






 

 

 





































您现在的位置: 创新教育中心>> 教育研讨

“4+1”课程建设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2015年西城区教育科研月(北京育才学校分会场)圆满落幕
日期:2015-11-27   访问人数:10772  

    20151126日下午,来自全区30多所中小学180多名教师、湖南张家界30位校长、广西柳州7位校长、新疆乌鲁木齐5位校长以及育才学校房山分校、通州分校的领导和老师共计240人参加了育才学校举办的以“‘4+1’课程建设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为主题的分会场活动。

    西城区人民政府督导室主任助理吴晓哲、中教科副科长皮拥军、教育学会副秘书长杜志勇、教科所徐云知博士参加了此次活动。北京教育学院副院长杨秀治教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施建农作为专家全程参加活动,从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多角度全方位进行点评和指导。

首先由北京育才学校副校长朱绪兵进行4+1”课程建设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的主题报告。报告除了解读国内外对超常儿童、超常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外,着重阐释了育才学校对超常儿童的界定以及学校培养超常儿童的关注点。

我校“4+1”课程体系由基础性课程和发展性课程两大部分构成。以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脑科学理论和生命本体理论为依据,以“博雅——高素质综合人才”为培养目标,坚持“个性化教育•多元化发展”的教育理念,坚持“多元课程•自主选择”的课程理念,坚持“尊重个性•差异教学”的教学原则,坚持“激励为主•挖掘潜能”的教育原则,努力探索北京育才学校超常教育的新模式。

基础性课程是课程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如何在完成国家规定课程的同时,体现出教育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关注,一直是我们在探索的课题。

徐燕云老师的《科学分层,高效课堂》从数学学科的角度介绍了当班级授课制与学生个体差异产生矛盾时,面对学生内部差异巨大的现状,教研组在分层教学方面做出的勇敢尝试。通过一个个案例将老师们的实践探索以及取得的初步成果呈现在来宾面前。

井小泉老师则站在文化差异的角度以《从小课堂走出的大天地》为题介绍了英语教研组多年研究成果:不拘泥于教材,灵活地对教材进行必要的整合、删减、添加,以适应学生不同需求;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个人演讲、自编自演情景剧、担任小老师等。

 

发展性课程作为实现学生多元化发展的生长点,着重体现了学校的教育理念,体现了创新人才培养基地的作用,突显了课程孵化器的巨大功能。学校围绕校本选修、社会实践、学生社团三大板块对发展性课程建设进行了介绍。

小学部张颖老师《走进没有围墙的课堂》讲述了小学中科院班依托先农文化,结合小学生的成长特点而开发的先农本草课程。老师们将中国传统国学、中医药、农桑文化与动手、绘画、朗诵及外出实践相结合,为孩子们创设了丰富多彩的课程,打造了一个又一个色彩斑斓的文化课堂。穿越剧《斗茶》将孩子们的童真、童趣投射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中国悠久的茶文化与孩子们朗朗的诵读声相映成趣。

    中学阶段选修课程则主要展示了徐特立班学生们灵动而多彩、张扬而底蕴深厚的校园生活。

 

    学生杨芷一分享了四个成长故事:远足时朱校长带头从水中救起书包的欢快、定向越野时寻回迷路同学的眼泪、雨雾中手牵手下泰山后振奋人心的创新中心标志性掌声、敬老院里演出失误时老人们所给予的最亲切的关注。凡事不平凡,成长路上的这些点滴都将成为她人生中最美好的回忆;为自己喝彩,求学路上创新中心所给予的特色课程必将成为她未来发展的最大助力。

    刚刚“延安寻根”归来的徐特立8班师生以情景剧、诗朗诵等多种形式展示了他们此行的收获。通过这次社会实践,学生们意识到革命圣地延安不仅是一个红色的符号,他更是每一个育才人强大而坚不可摧的精神家园。

 

 

    毕业生家长代表王益群激动地表达了自己孩子在育才接受“4+1”课程的欣喜、满意与自豪。她认为学校的博雅目标体系在尊重孩子天性的同时,培养了孩子广博的知识体系和高雅的兴趣爱好及行为能力,这是作为家长最为欣慰的地方。
    学生社团帮助学生找到了他们的兴趣与特长,学生们因兴趣而相识、因乐趣而成长、因志趣而收获。元老级社团DI社团进行的展示,从编写剧本、设计幕布、制作道具到最终的制作展示视频、幻灯,登台表演,学生们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北京教育学院杨秀治教授在点评时以“科学健行 改革先锋”为主题谈到,育才学校的课程建设以社会学哲学心理学为依据,学生自由选择课程,体现了自主性,也最大限度的给学生提供足够宽广、丰富的空间,让学生的创造力得以发挥。学校的课程具有科学性是因为课程尊重了教育的本质:即亲历和体验,学生们在感悟生命和生活的过程中完成了对成长的思考,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和期待,让学生们自信,也更加有勇气探索。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施建农教授则从学生、教师、学校三个方面进行了点评:人的成才或成功,都离不开个人较强的学习动机,离不开教师的因材施教,离不开学校搭建的舞台。
    最后,育才学校刘继忠校长在总结发言中强调:让“4+1”课程建设最大限度的发挥课程孵化器作用,为国家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通过与中科院合作项目,建设一支有活力的教师队伍,为学生的成才与发展提供最可靠的保证。
    “4+1”课程建设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的区级科研展示会圆满结束,育才学校与会教师在这次展示活动中达成了共识、明确了方向、建立了自信、凝聚了力量。观摩课程展示的家长们也表示深受启发,也要转变教育观念,新时代新方法,对学校老师们的努力和敬业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发布     
 


北京育才学校 信息中心制作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