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下午,高中数学组在区教研活动中展示了基于PISA数学素养理论的学习任务开发的两堂研究课,分别是高二文科数学李晶老师的《由“悬链线”引发的函数探究》的复习课和高二理科数学闫冉冉老师的《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的概念新授课。
这是两节听起来很舒服的数学课,课堂上老师慢慢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正做到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讨论时间、表达时间。一节课下来,学生不困、老师不急,让学生明白了数学概念怎么来的?有什么用?怎么用?巩固了数学方法,讲出了学科素养和学科精神。这是高二数学备课组集体打磨出的两节打破传统模式的示范课,其间也得到了高中数学组教研组长陈玉芬老师、北京教育学院数学与科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刘春艳教授、顿继安教授、冯启磊博士的指导。当天参与听课、研讨的有西城南区各高中校高二数学教师和参与十三五继教的数学老师共50多人,学校桑春茂校长、高中部寿延副校长也参与了听课。
课后进行了评课研讨,李晶和闫冉冉老师对自己的教学设计从PISA层面谈了体会和反思,区教研员石传玺老师、教育学院刘春艳教授、顿继安教授、冯启磊博士从多角度对这节课进行了分析,肯定了授课教师、备课组的努力成果,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意见,明确了高中数学教师的发展方向。专家们提出教学中问题情境要多视角,但要契合学科背景,要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直觉过渡到理性分析,课后要对学生的表现从学科上进行行为分析,要明白学生的学习表现在学科素养养成上意味着什么。
这次教研活动充分表现出高中数学组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在业务追求上的进取精神,这样的课堂教学势必是符合新课改理念的,这样的研究必会对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更新带来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