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12日北京市育才学校开展了北京市“十三五”规划课题研究中期汇报交流活动。会议特邀北京教育科学院杨德军主任、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闻岩副院长、北京是西城区教育科学院姜丽莉主任等专家莅临指导,育才学校桑春茂校长、寿延副校长、方连清主任等学校领导和全体课题组成员以及部分教师参加了中期报告活动,整个活动由寿延副校长统筹和主持,活动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专家听课。三位专家深入课堂听了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学法指导的专项指导课和学科渗透课。课后专家对贾春花的学科渗透课《函数图像的应用》、姚继辉的《文言文学法指导》专项指导课和武娜的《地理学法指导》专项指导课进行了指导,给予了肯定。
第二部分,中期汇报。首先,寿延副校长作了题为《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学法指导校本课程的研究》总报告。寿延副校长对课题进行了认真梳理、总结和提炼,分别从课题研究的意义目的,核心概念的界定,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顶层设计、研究进展,机制、策略和措施,取得的成果和成效,课题研究中遇到的困惑和疑问,还有本课题研究未来的设想与打算等方面作了详细深入的汇报。接着,石红海主任作了以《“落实学法指导,提升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题为报告,系统地从前期准备、实施调研、深化推进、总结梳理等方面,详尽地介绍了课题在各个年级教学领域实施的过程。然后,高三年级亓玉田组长作了以《南京实践课程的实践和思考》为题的报告,详细地介绍了基于核心素养的跨学科综合实践课程及实施情况。
第三部分,专家指导。杨德军主任对课题的价值意义和研究成效给予高度评价。闻岩院长对学法指导研究和落实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姜丽莉主任对课题研究的推进寄予详细的指导。
最后,桑春茂校长作了总结发言。桑校长高度评价了课题在整个育才学校的引领作用,并对课题作了全局性指导。强调要正确处理学法指导中“新与旧”的关系,有效指导与课时有限的关系,课型与具体学法的关系,学生学科素养与核心素养的关系,个体备课与集体备课关系,特别指出研究实践落实到每位教师的重要性。
此次活动,既是课题中期汇报和展示,也是课题的交流、培训和提升。此次活动更加明确了课题研究的意义、方向、策略、实施和操作等,增强了课题研究的信心,提高了课题组的科研能力,为课题的下一步实施和结题提供了支撑,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