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4日上午高中数学教研组进行了高三视导专题讲座,教研组长陈玉芬老师主持了这次活动,高中部寿延副校长石洪海主任与全组教师与会,西城区教师研修学院特级教师闻岩副院长进行了专项指导。
闻老师首先对我校2017、2018两年高考成绩进行了数据分析,从小分数据细致入微的解释了我校两年高考的优势题型与潜力题型,在统计数据中明显“复数”,“框图”等基础知识我校在成绩达标到位的基础上,甚至超过了总分高于我校的学校,而对于7、8、13、14这些较为灵活新颖的题目,从小分看却被不少总分低于我校的学校赶超,这样的反馈值得我们思考,闻老师认为这两年高考,我校备考工作在基础题型方面落实到位,做的很好,在今后的工作中对于较为灵活的题目还可以挖掘潜力,争取更好的成绩,但是对于如何分配基础与灵活的时间与精力,需要本校老师视本校实际情况考虑斟酌。接下来闻老师对概率与统计章节,考什么怎么考,我们该怎么讲给出了建议,闻老师为我们准备了近几年北京高考概率统计的真题,并解释了老师们在教学中的困惑,闻老师指出,近几年的北京高考题更加注重的实际,更加注重的是应用,更加注重的是理解,对于公式,计算只能排在其次,需要学生具备读懂应用题的能力,并且能从实际出发,切实理解方差,平均数的数字特征,并解决实际问题,这种能力有时甚至是一种直觉,体现了学生的基本素质。闻老师建议把概率题当做应用题对待,解决好概率自身的问题,做好模式识别,借题做好“懂”的工作,再有就是书写要尽量规范。最后闻老师还对我校高考复习计划给出了一些建议,
第一,“懂”是追求的目标,知道学生的所思所想是至关重要的,对于高考复习我们既要研究高考题,也要尽量去了解我们的学生,关注考试是终点,关注学生是起点.
第二要求我们上课给时间,强调不要不舍得,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甚至比进度还要重要,学生做题的时候,老师下去转一转,学生的所思所想老师就都体会了,更加事半功倍。如果有条件还应该让学生之间增加交流的机会。
第三对于学生与老师工作的分工,应该明确,对于公式记忆的问题,需要学生自己主动解决,教师应该负责学生不懂的问题,分工明确可以提高上课的效率,让更多学生受益,当学生遇到错题应该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到底是什么类型的问题,问题一般可以分为三类是知识层面的,还是基本方法层面的,还是灵活创新需要能力的。如果是知识层面的那学生应该加深记忆解决,如果是方法层面那么应该注重平时一贯的构建知识框架,逐步的完善,多讲反复讲,从一而终的讲,如果是灵活创新题,可以试试能否把复杂的题目拆分成几个简单的题,让学生清楚自己到底是哪里出了错,明确学生错题的原因,这样才能通过错题事半功倍。
最后就是需要教师针对自己的学生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不要浪费学生宝贵的复习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