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12日,北京市中小学名师发展工程第5期学员北京市育才学校边业凝老师进行了第二次课题研究课的展示及研讨活动,同时作为全区高二年级的一次教研活动。北京市名师工程项目英语学科负责人李一飞老师、名师工程专家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副院长张莲教授、名师工程专家北京市特级教师赵书梅老师,西城区教研员付琦、李大雁老师、育才学校高中部寿延副校长、教学处石红海、龙海霞主任及来自西城区高一高二的英语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
首先由边业凝老师做了针对课题研究的Reading for cohesion and coherence的研究课。本节课以“提高高中生英语写作语篇衔接与连贯能力”的行动研究为基础,依据新版课程标准和高考对语篇连贯性的要求,精心设计了层次分明,活动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是对在段内无连接词情况下的语篇信息如何推进进行系统梳理的一次研究课。由于在无连接词的情况下,段落的各句间也存在着意义上的关联,通过主述位推进来分析段落信息的发展,对于文章的连贯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是语篇衔接中的难点,对外语学习者尤为如此,在显性训练上存在着难度。因此,本节课的定位侧重在对主述位推进的基础类型的输入,重在引导学生去关注,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构建衔接的意识与框架,为后续运用奠定基础。从教学内容上,选取主述位推进模式中最为常用的主位同一型结构及延续结构,这两种主述位推进模式在写作中出现频率高且学生易于理解与掌握,其目的是培养学生逐渐学会安排不同的主述位信息, 使文章富有节奏和张力, 帮助学生提高作文的连贯性,因此把它作为本次研究课的主要内容,有着重要意义。
之后,区教研员李大雁老师主持了研讨活动。边业凝老师首先与大家分享了自己正在开展的行动研究,课题理论支撑充分、数据详实、研究设计科学,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并将三个阶段的行动研究的计划与实施与大家分享。之后就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和学情分析,及对课程的反思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引发大家深思。
特级教师赵书梅老师首先进行了点评,充分认可了边老师在研究和备课中的认真和辛苦付出,教学目标合理,活动与目标相匹配,环环相扣,注重层次,逐步推进,教学实施中很好地贯彻了研究的课题,让学生在课堂中发现规律,体会文段中的衔接,通过练习和教师的指导,完成实际操练,达到了设定的教学目标。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副院长张莲教授接着发言,张老师从学术角度分析了课题的重要意义与价值,指出课题的研究来自于学生所暴露出的真实问题,通过对衔接的教学和研究,促进学生进一步体会中英文差异,增加相应的语言知识,在语言表达中充分实现逻辑与语义的合理表达,同时促进学生能够逐步自我监控学生进展,成为出色的终身学习者。尤其是在高中课本教材并不包含对应知识的情况下,通过行动研究来完成对学生的提升,更是具有深远意义。张教授还充分肯定了边业凝老师作为学员的刻苦努力、精益求精,课堂讲授成功地将非常复杂的概念清楚明白地为学生做了解释,达到预期效果。
李一飞老师最后点评,充分肯定了边业凝老师在课题研究中积极认真治学的态度,是名师工程项目中学员的典范,这节课也是切实将研究与教学相结合,以研究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
本次研讨会在与会专家及教师、领导的合影中欢快地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