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校新闻 | 学校介绍 | 校园风貌 | 教师风采 | 德育天地 | 教学研究 | 党建育才 | 创新教育中心 | 学生中心 | 国际教育 | 招生 | 校友网
 
 






 

 

 





































您现在的位置: 学校新闻 >> 校园新闻

以声传情 以文润心——初一年级语文组“龙泉之声”广播站一学年活动纪实
日期:2025-07-07   访问人数:72  发布部门:信息中心

晨露未晞,书声已漾。20242025学年,初一年级语文组精心打造的“龙泉之声”广播站如同一缕清新的晨阳,准时在每周二早7:30-7:50与全校师生相遇。这方由杜振鑫、王辉两位老师牵头搭建的语言舞台,以“声”为桥、以“文”为媒,让语文课堂的诗意与学生的创作热情在校园上空交织,成为校园文化中一抹独特的亮色。

深耕语文课堂,搭建“有声学习场”

“龙泉之声”的诞生,源于语文组对“大语文”教育的深度思考。杜振鑫老师介绍:“我们希望突破课堂的物理边界,让课文中的文字‘活’起来,成为学生每日可感、可触的声音记忆。”因此,广播站的内容设计紧密围绕初一语文教材单元主题展开——从“亲情单元”的《散步》《秋天的怀念》,到“自然之趣”的《春》《济南的冬天》;从“传统文化”的诗词诵读,到“少年成长”的散文分享,每一期节目都像一条隐形的纽带,将课上的文本解读与课下的情感共鸣串联。

学生当家作主,激活“创作新动力”

“广播站的主角永远是学生。”王辉老师的这句话,贯穿了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学期初,各班通过“声音选拔”“朗读展示”等方式推选出1-2名优秀播音员,他们既是“声音传递者”,也是“内容推荐官”;而各班设立的“审稿员”则承担起稿件筛选的重任——既有课本经典的精彩片段,更有学生原创的诗歌、随笔,从《赞闻一多》到《育才的秋天我身边的“牛人”,一篇篇带着青春温度的文字,经主播们的声线演绎,成为校园里最动人的“成长注脚”。

一学年的声音回响:听见成长,看见热爱

从秋初的《雨的四季》到春末的《紫藤萝瀑布》,从课本里的“古人智慧”到学生笔下的“校园故事”,“龙泉之声”在30期节目中累计播出优秀稿件140余篇,覆盖听众超8000人次。许多学生表示:“以前背课文总觉得枯燥,现在听着同学朗读,竟品出了不一样的味道。”更有不少“小作家”因作品被选中播出而备受鼓舞,主动参与校级征文、演讲比赛,语文学习的热情被彻底点燃。

值得一提的是,本学期最后一期广播以一场“师生长辈同台”的特别节目圆满收官——王辉、杜振鑫、王蓉、耿冠男、徐继阳五位老师携手登上主播台,共同朗诵了《中国航天员》的故事同学们从坚持25年终于圆梦太空的邓清明的成长之路中,感受到逐梦苍穹艰辛与坚守;从宇航员日常训练与执行任务中的千锤百炼感受为国建功的激情与付出,老师们用或激昂、或深情的声线,将中国航天事业的硬核浪漫与航天人的赤子之心娓娓道来。“当杜老师读到‘太空的星星很多,但最亮的那一颗,是祖国的方向’时,我突然明白了课本里‘家国情怀’的分量。”有学生在广播后感动地和杜老师说。这场由教师团队带来的“声音示范”,不仅为一学年的广播活动画上了温暖的句号,更将语文课堂的“人文温度”与“时代厚度”推向了新的高度。

“声音是有生命力的,它能让文字跨越纸页,直抵人心。”杜振鑫老师在总结时感慨,“一学年的实践让我们确信:当语文学习从‘静态阅读’转向‘动态表达’,从‘单向输入’变为‘双向共鸣’,学生收获的不仅是语言能力的提升,更是对文化的认同与对生活的热爱。”

新的学年,“龙泉之声”将继续以语文为根、以声音为翼,让更多青春的文字与故事,在校园的晨风中温暖传递。

 

 

 

 

 

 

 


陈婧媛发布     
 


北京育才学校 信息中心制作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