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清晨,伴着深秋的清风与薄雾,七年级全体学生与带队教师出发前往大兴区蝴蝶谷乐园开展劳动实践活动。
本次活动分为上午做饭、下午挖红薯两个环节,做饭又细分为土窑焖烤、地灶炒菜、做凉菜、做主食四小组。随着带队老师把学生有序带往各个活动区域,油锅的滋啦声、拾柴声、剁菜声、讨论声与欢笑声此起彼伏,整个园区都热闹起来。
土窑焖烤区无疑是活动现场最具人气的焦点。在这里,同学们亲身体验了从生火到出炉的完整过程。先用树叶引火,再逐步添加树枝,最后当窑口燃起熊熊的窑火时,用锡纸包裹的红薯就可以投入土窑,等待一场奇妙的蜕变。另一侧的炭炉上,同学们化身“烧烤大师”,专注地为鸡翅刷油、撒料,在翻转间把握最佳火候。不一会儿,外酥里嫩、香气四溢的烤鸡翅便出炉了,同学们第一时间就将这份劳动成果与老师和伙伴们分享,温暖了整个集体。
面对传统地灶,炒菜组的同学们迎来了一场不小的挑战。生火之初虽遇浓烟困扰,但大家群策群力,终于成功驾驭了这最原始的“厨房能源”。铁锅烧热,油花迸溅,同学们挥动锅铲,有模有样地烹饪起经典家常菜——木须肉与熬白菜。锅铲翻飞间,香气弥漫开来,最终呈现出几大盆色香味俱全的菜肴。
凉菜组的同学们则负责打造最清爽的一环。他们亲手将刚从地里采摘的生菜、西红柿等食材洗净,小心翼翼地切成形态均匀的小块,最后倒入沙拉酱精心搅拌,一道五彩斑斓的“大拌菜”便宣告完成,孩子们全程参与了蔬菜从土地到餐桌的旅程。
主食组的阵地弥漫着诱人的面点香气。同学们分工明确,配合默契:有人精心调控火候,有人细致调和面糊,有人则一丝不苟地负责摊制,一张张金黄酥脆的杂粮煎饼接连出炉。技艺纯熟后,同学们更挑战制作了千层烙饼,揉面、擀制,成品形态圆润、薄厚得当,同样酥香可口。他们展现出的专注与细腻,更是赢得了现场指导老师的高度赞扬。
下午,孩子们轻装上阵,一手拿锹一手拿袋,转战红薯地。放眼望去,一大片农田上铺满了匍匐生长的红薯叶,而红薯叶上又叠满了干劲十足的小小农夫们。沿着藤蔓根部使劲一拔,再用铁锹把周围的土轻轻拨开,积攒了好几个月营养的红薯就面世了!孩子们很快就掌握方法,不一会儿一大包一大包形状各异、混着泥土清香的红薯就已被孩子们抱入怀中。想必这些亲手挖来的红薯不久就便会被端上家庭的饭桌,和父母们共同分享这份美味与喜悦!
本次活动就在孩子们大丰收的喜悦里顺利落下帷幕。
“丰收的金秋”、“关心粮食与蔬菜”的田园生活不只存在于课本中,更是真实的存在于土地里、灶台前。对于习惯了城市生活的孩子们而言,今天的实践活动把课堂开在了郊外,学生通过身体力行学习农耕与劳作,既丰富体验又增长见识;更是一次对刻在基因里的农耕文化的唤醒与传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