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校新闻 | 学校介绍 | 校园风貌 | 教师风采 | 德育天地 | 教学研究 | 党建育才 | 创新教育中心 | 学生中心 | 国际教育 | 招生 | 校友网
 
 






 

 

 





































您现在的位置: 教学研究 >> 教学实践

育才学校周末大课堂——校本课程《综合艺术修养》实施方案
日期:2008-11-14   访问人数:9069  
一、课程名称:综合艺术修养
    我校的校本课程《综合艺术修养》课是1999年由美术和音乐教师共同开设的,在全国有着重要的影响。
该课程以全新的教学理念、互动的教学方式、探究式的学习方法,以音乐、美术或其他艺术形式揭示和展开对一种艺术文化现象的学习和研究,使学生对这一艺术文化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在学习和了解中培养审美意识,提高鉴赏和修养水平。
二、课程目标:
    文化艺术现象通常包含了许多人文因素,以某种综合的艺术形式呈现在人们面前。从教学上看:分科式的教学是站在学科的角度侧重抽取其唯一的因素(教师也受其所教授的学科知识的影响),忽视其文化的整体面目,使艺术文化的整个形象支解成碎片,而碎片是不可能代表一种文化的。
    《综合艺术修养》课的课程目标就是让学生在认识艺术文化现象的同时,多角度、互动式的较为全面的学习、认识和理解艺术文化。并利用每一个学生已有的不同知识、不同爱好、不同情趣共同学习、相互促进、彼此交流。通过这一综合性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如何真正继承祖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对世界其他民族优秀的文化如何学习,借鉴的包容态度。使学生向着有文化、懂艺术、知品位的人生方向去努力。也使我们的这一课程逐步形成主动探究,各抒己见,百花齐放的研究氛围,使师生共同得到真正的收获,创设出我校艺术课程教学独有的人文特点,具体来说有如下三点:
1、培养学生使用已有知识,拓展文化视野,提高鉴赏水平;
2、培养学生树立积极健康,博学向上,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
3、提高学生欣赏艺术文化作品及审美能力;促进学生跨学科知识整合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
    强调互动式的教学特征,在教学中以学生欣赏为切入点,以教师讲解、学生研讨为主要形式,以学生实践、撰写论文为评价形式。
    《综合艺术修养》课是培养学生对艺术文化现象的理解和欣赏能力作为最终目标的。任何一种艺术文化现象都是由若干种艺术形式在特定的地域、民族、种群、时间、环境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好的东西被延续和传播,糟粕则被遗弃和淘汰。独特的经典被称为传统;别具一格的创新被视为时尚。从社会学和美学的角度去看:艺术文化现象所涵盖的学科是多方面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其自身的知识结构差异、生活经历差异、情趣爱好差异,以及教师的专业差异常常使学生和教师在学习中相互取长补短、各显其能,彼此促进、碰撞、交流,形成互动力最强的学习氛围。
四、课程内容:
1、课程内容的基本特征
    《综合艺术修养》课的基本特征在于对艺术知识的整合过程。
    当课题被确定之后,首先我们看的是知识整合点——不同的学科知识内容汇集在一个艺术文化点上。
    如:《黄土地的畅想》一课。该课题几乎可以放在文科类的所有学科之中。但任何一科都不可能去解释其整体的文化现象。而《综合艺术修养》课就是引导学生在这个文化领域里以艺术的方式去寻找、去体验与此相关的艺术文化现象,从而最终使学生在学习中、欣赏中、讨论中感受到这一文化现象的艺术魅力,达到开阔视野的教学目的。
2、校本课程的选题
《综合艺术修养》课的选题以围绕典型的艺术文化现象进行选择。
通常在选题时侧重某一艺术文化现象,使学生在学习中比较广泛和深入的了解、欣赏并体验其中的文化内涵。
内容涉及中外艺术文化中经典和优秀的美术、音乐、戏剧、舞蹈、电影以及其他相关的艺术作品。
随着校本课程的不断推进,精选学生喜爱的课题,并使其逐步固定下来、不断完善。
3、课程内容的分类:
(1)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代表的艺术作品赏析;
(2)以中国民族、地域文化为代表的艺术作品赏析;
(3)以西方传统文化为代表的艺术作品赏析;
(4)以外国民族文化为代表的艺术作品赏析;
(5)以现代人文理念为代表的艺术作品赏析。
4、课题设定
1、以黄评文化为题的《黄土地的畅想》。
艺术形式:民歌、山歌、舞蹈(秧歌)、绘画、剪纸、建筑、秦腔等等。
知识涉及:历史、地理、民俗等等。
2、  以京味文化为题的《雅与俗的探讨》。
艺术形式:话剧《茶馆》欣赏
知识涉及:文学、美学、民俗等等。
3、  以英国爱尔兰民族文化为题的《前奏、韵律、美》。
艺术形式:舞蹈《大河之舞》欣赏。
(民族舞蹈:“夕阳红”,“细账午蹈”)
知识涉及:艺术语言、美学、美术知识、音乐知识等。
4、  以关注人类与自然为题的《天、地、人三部曲》。
艺术形式:经典电影《鸟的迁徙》,亚克·贝汗[法]。
知识涉及:地理、生物、环境、美术、音乐。
5、  以欧洲“巴洛克”艺术为题的《独特与高雅》。
艺术形式:“巴洛克”音乐作品和美术作品欣赏。
知识涉及:历史、地理、美术、音乐。
6、  以传统中国民族文化为题的《民族器乐欣赏》。
艺术形式:中国民乐、中国传统、风景。
知识涉及:历史、地理、民族学、民俗。
7、  以现代中国民族文化为题的《云南印象》。
艺术形式:大型音乐情景片《云南印象》。
知识涉及:地理、民族、音乐、舞蹈、美术。
8、  以北京宣南文化为题的《说唱艺术与天桥文化》。
艺术形式:曲艺、说唱作品,老北京摄影作品。
知识涉及:民俗、音乐、美术等。
9、  以十年浩劫为背景的《恐怖的红色·文革历史回忆》。
艺术形式:音乐、美术、戏剧作品。
知识涉及:历史、政治等。
10、以“二战”为主线的《战争与和平》。
艺术形式:美术、音乐、电影作品。
知识涉及:文学、历史、地理、政治等。
11、以关注奥运会为题的《2008·北京·奥运》。
艺术形式:音乐、3D电影作品。
知识涉及:体育、政治、美术等。
以上十一个课程是我们初选的题目,由于资料的准备需要大量的工作和资金的支持,目前尚不完善,正在筹备之中。计划每周一个课题,视实际情况在作调整。
五、课程的评价
(1)评价的基本理念
评价的整体性——在评价中把课程、教学和评价进行整合,使它们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贯彻到活动中去。一方面,将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作为评价它们学习情况的依据,另一方面,注重把评价作为师生共同学习的机会。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主体是多元的。教师、学生、校外指导教师都可以作为评价者,在活动的评价过程中,重视学生的自    我反思性评价,通过学生的自我反思性评价,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自我教育的能力。
评价内容的过程性——要重视对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对学生进行评定的作业应该揭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如何解决问题的,而不仅是针对问题得出结论。
(2)评价内容与方式
    以过程性和描述性评价为主,让学生在学习和鉴赏的过程中对课程的感受进行记录,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重点课程根据大家的共同研究选出题目撰写论文。并在课程的实施中让学生提出问题,以便进行较深入地探讨,形成对课程深入推进的研究氛围,使评价方式多层面科学化。
呈现形式为:终结性论文;课题学习感受;课堂讨论感言;教师评语。
六、课程实施:
1、课时计划:每周六9:00——10:45,2节课,每节课45分钟,总时间10周。
2、负责教师及职责
(1)授课教师:刘建文、韩志彤。负责本班级学生课程开设的全面工作。
例如:向学生系统介绍各活动课程的基本情况,包括课程的目标内容,课程的活动形式与评价;授课及教学评价;课程深层次开发等等。
(2)班主任:负责联系各校学生,记录学生考勤。
(3)教务处:主要负责课程方案的组织与策划,负责场地活动设备的组织与协调。
3、教学材料:相关书籍音像资料。
4、授课地点:音乐楼或美术楼。
5、建议接受学生人数:35——40人。
北京育才学校
发布     
 


北京育才学校 信息中心制作 联系方式